1

       8月2日下午,海安市图书馆四楼影音厅内书香弥漫、乡情流淌。书评人、阅读推广人许金晶携新作《领读南京》回到家乡海安,与海安高级中学图书馆馆长、作家丁兆梅展开深度对话,活动由北京大学校友施苇苇主持,三位嘉宾围绕阅读记忆、个人成长等话题,与现场书友共同探寻阅读如何塑造生命,深入感知南京与海安这两方热土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核。

2

       活动开场,许金晶老师围绕《领读南京》的书名,开宗明义地阐释了“领读”二字的内涵,“领读”绝非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平等分享。

       《领读南京》一书对15位南京的作者、出版人、书店人以及阅读推广人进行口述访谈,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他们当中有文学、学术、出版等方面的大家,也有作为青年中坚的出版人、书店人与阅读推广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身的阅读实践,为“全民阅读”作出力所能及的点滴影响。

       谈及创作源头,许老师回忆起乡土的滋养,童年时作为“双职工”的父母无法兼顾带娃、双双上班后在摇篮里留下书籍、以防幼小的自己“无事生非”,第一本关于飞行器历史的图画书被他撕掉,而从第二本书开始结下的情缘,却意外打开自己的阅读之门;上了高中后,早读课大开本的英语课本下,有时悄悄藏着开本更小的金庸武侠小说。这些看似非正式的甚至带点叛逆色彩的阅读经历,却为他积累了宝贵的早期阅读量和良好并很可能持续终生的阅读习惯。许金晶老师大学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攻读计算机和经济学专业,是典型的偏向理工科的教育背景,而如今投入写作和阅读推广,这份纯粹的热爱正深植于海安这片土地。

3

       丁兆梅老师在谈到数字时代的阅读生态时,犀利剖析了当下读者面临的挑战,点出了“碎片化”阅读与“信息茧房”的隐忧,人们在刷手机时或许能获得即时的、短暂的快乐,但在这种浅层满足过后,伴随而来的常常是更大的空虚。网络算法基于喜好推送的信息,本质上是一种“奶头乐”,容易使人思维怠惰、丧失深度思考能力,最终沦为“空心人”,困于茧房难以突破。而读书能获取的信息是最密集的,在这个快时代,我们依然要培养自己深度阅读的能力和耐心。

45

     在互动环节,一位特殊的读者惊喜现身,他是许金晶老师的高三班主任吴宝金老师,吴老师满怀欣慰地评价昔日的学生不仅是文艺青年,更成长为有担当的文化人,他身上体现出的推广阅读的使命感尤为难能可贵。随后多位现场读者也真诚地分享了感悟,希望重拾书本,享受阅读带来的喜悦。

6

     这场读书沙龙不仅是一次新书的分享,更是一场关于阅读本质与价值的深度对话。嘉宾与读者在真诚的交流中,共同重温了阅读带来的纯粹美好,也在数字化洪流中重燃对阅读的热情。书香浸润,海安的文化根脉也愈发坚韧丰盈。阅读,是我们回归精神原乡最温暖的路。

7